正如在题为“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(SARS-CoV-2)概述,由N(核衣壳)、M(膜)、E(包膜)和S(刺突)四种结构蛋白组成。其中S蛋白在其他结构蛋白之外形成了向外突出的旋钮状结构,在SARS-CoV-2的进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病毒结构蛋白的突变通过决定抗体逃逸变异的产生和细胞向性,在病毒的毒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而且,突变是病毒进化的基础,可以使病毒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,可以更有利于病毒的传播。在这里,我们关注的是SARS-CoV-2的Spike (S)蛋白突变。
刺突蛋白是SARS-CoV-2的4个结构蛋白之一,由S1亚基和S2亚基两个功能亚基组成。S1亚基负责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。S2提交负责病毒和细胞膜的融合。S1包含受体结合域(RBD),并介导病毒附着到其ACE2受体上。S2包含融合肽。如图1所示,从1到13aa的氨基酸序列为信号肽;S1为13 ~ 685aa, 319-541aa为RBD。686-1273aa的氨基酸序列为S2, 770-788aa为融合肽段(参考文献:则:UR000875864)
图1。SARS-CoV-2刺突蛋白结构结构示意图
*此图表源自Arup Kumar Banerjee出版的出版物[1]
2020年3月15日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个研究团队在medRxiv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《一种新型SARS-CoV-2突变体的国际扩展》的未经同行评审的文章,称一种新的SARS-CoV-2突变体似乎正在全球传播,值得密切关注[2].随后,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方力团队对SARS-CoV-2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(S蛋白)进行了研究,引起了人们对SARS-CoV-2病毒的更多关注。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自然.他们发现,在SARS-CoV-2菌株中发生了一些突变,通过x射线晶体学在S蛋白上形成了一个特别紧密的“脊”。这个脊比SARS病毒的脊更紧凑,这可能是为什么SARS- cov -2具有如此强的传染性的原因之一[3].从那时起,S蛋白突变体的研究逐渐展开,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。
已有证据表明,在S蛋白中已经发现了许多突变,也有部分S蛋白保持不变,可能是保守的。突变主要集中在S1亚基,尤其是RBD,保守结构域主要集中在S2亚基。
2020年4月9日,欧俊贤等.在bioRxiv上预印了一项题为“从循环的SARS-CoV-2菌株中出现RBD突变,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和刺突蛋白的人类ACE2受体亲和力”的研究,该研究没有经过同行评审的认证。他们通过分析全球SARS-CoV-2毒株的基因组,发现32株RBD突变株在高正选择压力下聚集成10个突变类型。在32株RBD突变株中,3种RBD突变株(N354D和D364Y、V367F、W436R)的ΔG显著降低,表明该突变株对人ACE2的亲和力显著增强,表明该突变株对人的传染性可能增强[4].在唯一的双氨基酸突变体(N354D, D364Y)中,N354D的取代降低了亲和力,尽管D364Y提供了比所有双突变体更高的亲和力。这表明D364Y是增强亲和度的主要贡献者。
2020年4月16日,Arup Kumar Banerjee的研究等.来自印度的科学家指出了从北美分离的SARS-CoV-2病毒S1亚基的三个主要突变热点(G476S、V483A、D614G)。其中,在614位,D突变到G显然是一个非常频繁的突变,这种突变并不在刺突蛋白的RBD中。另外两种类型的突变(G476S, V483A)落在刺突蛋白的RBD上。V483A重复频率更高,其次是g476。当然,在S1中除了这三种突变类型外,还有几个突变热点,如A348T、D111N和G176V等。
目前,CUSABIO已经开发了多个SARS-CoV-2 Spike S1突变重组蛋白,包括RBD (V367F)、RBD (W436R)、RBD (G476S)、RBD (V483A)和S1 (D614G)。这些蛋白均通过SDS-PAGE和功能ELISA进行了验证。纯度在90%以上。
目标名称 | 产品名称 | 代码 | 源 | 标签信息 |
S (RBD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S) (V367F),部分现在有货 | CSB-MP3324GMY1 (M1) | 哺乳动物细胞 | c端10 xhis-tagged |
S (RBD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S) (W436R),部分现在有货 | CSB-MP3324GMY1 (M2) | 哺乳动物细胞 | c端10 xhis-tagged |
S (RBD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S) (N354D,D364Y),部分 | CSB-MP3324GMY1 (M3) | 哺乳动物细胞 | c端10 xhis-tagged |
S (RBD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G476S),部分现在有货 | CSB-MP3324GMY1 (M4) | 哺乳动物细胞 | c端10 xhis-tagged |
S (RBD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V483A),部分现在有货 | CSB-MP3324GMY1 (M5) | 哺乳动物细胞 | c端10 xhis-tagged |
S (RBD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S) (N501Y),部分(活性)现在有货 | CSB-MP3324GMY1 (M6) | 哺乳动物细胞 | c端10 xhis-tagged |
S (RBD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S) (N501Y),部分(活性)现在有货 | CSB-MP3324GMY1 (M6) k2 | 哺乳动物细胞 | c端6 xhis-mfc-tagged |
S (RBD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K417N),部分 | CSB-MP3324GMY1 (M7) | 哺乳动物细胞 | c端10 xhis-tagged |
S (RBD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K417N),部分 | CSB-MP3324GMY1 M7 h8 | 哺乳动物细胞 | c端mFC-tagged |
S (RBD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S) (E484K),部分 | CSB-MP3324GMY1 (M8) | 哺乳动物细胞 | c端10 xhis-tagged |
S (RBD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S) (E484K),部分(活性)现在有货 | CSB-MP3324GMY1 (M8) h8 | 哺乳动物细胞 | c端mFC-tagged |
S (S1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S) (D614G),部分现在有货 | CSB-MP3324GMY (M1) | 哺乳动物细胞 | c端10 xhis-tagged |
目标名称 | 产品名称 | 代码 | 源 | 标签信息 |
N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(N)(D3L,R203K,G204R,S235F)(活性)现在有货 | CSB-EP3325GMY (M1) | 大肠杆菌 | 氨基6 xhis-tagged |
N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(N)(T205I)现在有货 | CSB-EP3325GMY (M2) | 大肠杆菌 | 氨基6 xhis-tagged |
N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(N) P80R(活性)现在有货 | CSB-EP3325GMY (M3) | 大肠杆菌 | 氨基6 xhis-tagged |
N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(N)(P13L)(活性)现在有货 | CSB-EP3325GMY (M4) | 大肠杆菌 | 氨基6 xhis-tagged |
N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(N) D103Y(活性)现在有货 | CSB-EP3325GMY (M5) | 大肠杆菌 | 氨基6 xhis-tagged |
N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(N)(S202N)活性现在有货 | CSB-EP3325GMY (M8) | 大肠杆菌 | 氨基6 xhis-tagged |
N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(N)(L230F)(活性)现在有货 | CSB-EP3325GMY (M9) | 大肠杆菌 | 氨基6 xhis-tagged |
N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(N) I292T(活性)现在有货 | CSB-EP3325GMY (M10) | 大肠杆菌 | 氨基6 xhis-tagged |
N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(N)(Q384H)(活性)现在有货 | CSB-EP3325GMY (M11公路) | 大肠杆菌 | 氨基6 xhis-tagged |
N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(N)(R203K,G204R)(活性)现在有货 | CSB-EP3325GMY (M12) | 大肠杆菌 | 氨基6 xhis-tagged |
N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(N)(R203M,D377Y)(活性)现在有货 | CSB-EP3325GMY (M13) | 大肠杆菌 | 氨基6 xhis-tagged |
N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(N)(D63G,R203M,D377Y)(活性)现在有货 | CSB-EP3325GMY (M14) | 大肠杆菌 | 氨基6 xhis-tagged |
目标名称 | 产品名称 | 代码 | 源 | 标签信息 |
N | 生物素化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(N)现在有货 | CSB-EP3325GMY-B | 大肠杆菌 | n端mbp标记,c端6xhis - avi标记 |
S (RBD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S),部分,生物素化 | CSB-MP3324GMY1-B | 哺乳动物细胞 | c端mFc-Avi-tagged |
目标名称 | 产品名称 | 代码 | 源 | 标签信息 |
机电 | 重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包膜小膜蛋白和膜蛋白(E & M),部分 | CSB-EP3402GND | 大肠杆菌 | 氨基6 xhis-sumo-tagged |
N | 18luck新利登录现在有货 | CSB-EP3325GMY | 大肠杆菌 | 氨基6 xhis-tagged |
N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现在有货 | CSB-YP3325GMY | 酵母 | 氨基6 xhis-pdi-tagged |
N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现在有货 | CSB-MP3325GMY | 哺乳动物细胞 | 无标记 |
N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现在有货 | CSB-YP3325GMYa4 | 酵母 | 氨基6 xhis-sumostar-tagged |
N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核蛋白(N),部分现在有货 | CSB-EP3325GMY1 | 大肠杆菌 | c端10 xhis-tagged |
NSP3 | 重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非结构蛋白3(nsp3),部分现在有货 | CSB-EP3398GND | 大肠杆菌 | 氨基端10 xhis-tagged |
NSP5 | 重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3c样蛋白酶(NSP5)现在有货 | CSB-EP3389GND | 大肠杆菌 | 氨基端10 xhis-tagged |
NSP8 | 重组sars冠状病毒2 ORF8蛋白(8)现在有货 | CSB-EP3366GND | 大肠杆菌 | 氨基6 xhis-tagged |
Nsp9 | 重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非结构蛋白9(nsp9) | CSB-MP3388GND | 哺乳动物细胞 | c端hFC-Flag-tagged |
Nsp9 | 重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非结构蛋白9(nsp9)现在有货 | CSB-EP3388GND | 大肠杆菌 | c端10 xhis-tagged |
S (RBD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S),部分现在有货 | CSB-MP3324GMY1 | 哺乳动物细胞 | c端6 xhis-mfc-tagged |
S (RBD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S),部分现在有货 | CSB-MP3324GMY1b1 | 哺乳动物细胞 | n端10xhis标记,c端myc标记 |
S (RBD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S),部分现在有货 | CSB-YP3324GMY1 | 酵母 | 氨基6 xhis-sumostar-tagged |
S (S1) | 重组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(S),部分现在有货 | CSB-YP3324GMYa4 | 酵母 | 氨基6 xhis-sumostar-tagged |
S (S1) | 18luck西部新利现在有货 | CSB-MP3324GMY | 哺乳动物细胞 | n端10xhis标记,c端flag标记 |
参考文献
Arup Kumar Banerjee, Feroza Begum,等.新型冠状病毒病刺突蛋白突变热点[J]。预印本》2020。
[2]王敏金,李梦姣,等.新型新型冠状病毒(SARS-CoV-2)的国际扩增[J]。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,2017,32(3):369 - 369。
建尚,刚业,等.SARS-CoV-2受体识别的结构基础[J]。自然学报,2020,581,221-224。
[4]欧俊贤,周中华,等.新型冠状病毒(SARS-CoV-2)株RBD突变的研究进展[J]。bioRxiv。2020.
SARS-CoV-2酶联免疫试剂盒